大家都知道律師、司法官考試是一段艱辛的路程,其中的辛苦,真的是不足外人道了,雖然當然有運氣成分在,不過我想我的經驗應該還可以給正在考試的戰友們一些參考,以下即區分幾個面向給大家參考。
大4大5我個人很喜歡股票投資,從87年進入市場到現在也將近9年,我發現人不可能從投資致富,能很穩定的增加財富就很不錯了,回顧所有的富翁,幾乎沒有人是靠投資股票致富的,能算投資致富的,大概只有德國股神托斯托蘭尼、和日本股神是川銀藏,不過他們都是破產好幾次,我自認受不了那種衝擊,至於大家耳孰能詳的巴菲特,我個人認為他是以併購跟活的久致富,與股票操作沒關係(而且真正股神是用自己的錢,不是成立基金的),我要說的是,只有靠本業賺錢,加上理財才是致富不二法門(當然我不是說要向他們一樣有錢,事實上,做法律的根本賺不了那麼多錢),那既然大家跟我一樣,除了法律之外沒有什麼可以稱作本業(或專業),那就先把本業顧好吧,考張執照應該是表彰專業必要的東西。既然如此,反正走這一行飯就一定要有執照,那就專心考吧,我當時心態是:縱使工作也會一直考,一直到考上為止,所以就算工作了,還是繼續在準備沒有放棄。我想說,不放棄,就是考上先決條件。
*時間分配-固定的讀書時間
針對已經上班的考生而言,讀書時間實在很少,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,我是認為如果你沒有沒工作認真讀個1年打下基礎,只利用下班時間要讀完那麼多科,還要背法條做考古題,我個人認為是很難的,我覺得這次能順利上榜,一半是靠之前累積的能量。去年剛考完的時候,我把民訴跟刑訴加強,前幾個月幾乎只讀這2科,後來才又加強民法,那時候大概1天聽錄音帶能聽個1節左右,大概只讀1-2小時,有工作的人都知道,讀1-2個小時在上班族來說,已經很了不起了。
時序進入大概3-4月左右,已經開始進入備戰狀態,這時候讀書就比較規律了,每天上班回家吃飽飯加洗澡大概9點左右,休息一下、看個電視最晚我會在10點30分開始讀書,一直讀到凌晨1點30分,我發現這段規律的3個小時讀書時間,讓我整個很進入狀態,有人說準備考試的狀態應該要越來越好,到考試那天是最好的狀態,我因為有規律的讀書,今年考試時候狀態雖然不是最好,但是至少有85%以上,去年時候我估計應該只有50%,去年狀況最好的時候應該是在考前6個月。因為規律的讀書時間,我發現我一天比一天吸收更快,法感一天比一天好,到了這個時候你會想讀書,因為你知道你在進步。什麼叫狀態好呢?其實就是覺得自己準備的差不多了,看過的東西不會一下就忘了,看到題目也幾乎能看出爭點等等,所以上班就是固定的時間讀書,我覺得幫助很大,而且人很奇怪,當你身體、大腦熟悉那段時間之後,會變得吸收很快。
*了解自己的弱點
讀書的時候應該了解自己的缺點、針對弱科目對症下藥,我之前考完後就重新把全部科目再讀一次,擬定讀書計畫的時候就把科目平均分配時間。今年考完的時候我心血來潮,把我之前考試的成績列一張清單,發現好像每年訴訟法都很慘,刑訴是36、41,民訴是37、29,律師考試民法也都很差,所以今年決定前半年指加強這3科,結果成績還不錯,民刑訴的高分(對我來說過50就很高了)我覺得是這次上榜的關鍵,所以我建議大家把歷次考試做個表,檢討自己比較弱的科目,然後好好加強(嚴格來說是統計學的科學方法),以至少過50分門檻為目標,至於其他科目當然也不能放棄,不過既然是比較拿手的,準備起來當然會比較快,這次我其他科目跟去年比或許差個1-2分,但是因為沒有失誤的科目,上榜機率自然比較大。
*各科準備
準備方法沒有一定的標準,提出來大家參考,以下把我準備的淺見跟大家分享。我的準備方法完全以考試為導向,並非作學問,所以如果我覺得這個問題已經太深,就放棄了;另外,其實很多科目都有一種解題模式,比如說:民法債篇以請求權為基礎解題模式、憲法基本權的解題模式、刑分以行為做區分三段論法解題模式、國際私法補習班的標準解題流程,這幾種模式務必須反覆練習(我是整理成書面),畢竟考試時一题只有25分鐘,有解題模式會比較容易下筆,不會不知從何寫起。
另外,我習慣在民法、商法、刑分(刑訴跟民訴我也有做但成效不彰,因為他們不考法條)將所有爭點及考點都整理在法條旁邊,空間不夠就自己黏貼,最後一年準備民法債篇、親屬、商法跟刑分時,都沒看教科書,只看自己的法條跟做考古題,無形中空出很多時間加強自己弱科。
1.民法:民法地大物博,東西一堆,不過近年民法考題越來越基本,考高分並非不可能,我個人是將火力集中在物權、親屬;其次為總則,最後債篇,債篇我只要求每個請求權基礎都背熟。
2.刑法:我對刑法倒是一直很有信心,但是我知道我研究不深,考試時的點寫不深,但打擊面廣,且考試技巧這科我自認為最強。建立我刑法概念不是教科書,而是補習班(我上成台大的),所以在此不多說,我把補習班交過的刑總做成自己筆記,很薄大概只有幾10頁,這幾年考刑法都靠她,成績也還可以,重點是我可以節省時間補強弱科,要不要做筆記看個人,只是我覺得做筆記最後準備時比較快,看筆記很認真看可能要3小時看完一科,看一本教科書可能要3天。
3.憲法:我是讀寧台大的書(植憲的),上課也是他的,讀他的書或許不能考很高,但是很容易50分左右(我這次57),最重要的是讓我知道論證的重要性,這科我也有作筆記,只是沒時間做完(做到立法院的樣子)。
4.商法:這科是我的強項,準備方法很簡單,把考古題、補習班教的、教科書上寫的爭點、考點都寫在法條旁邊,在把法條背起來,55分以上沒問題。
5.行政法:公法我不強求,過低標就好,範圍很廣的行政法,我也有做筆記,基本上是以補習班的為主,我發現確實把考古題作好也可以有50分。
6.強執、國私:這兩科聽說是拿分科目,但是我這兩科一直很差,此不贅述。
7.國文:國文在律師也是很重要的,重要性跟憲法一樣,關鍵應該在作文,我是盡力把它寫滿,如果要作文寫的好,就要多看寫說,把它敘述事情的方式學一下,可以在不想讀書跟上廁所的時候看小說,金庸的小說應該是最適合的,大家都看過所以不會迷,他的文筆也是近代最好的,儘管是有女金庸之稱天觀雙俠的作者鄭豐,我覺得跟金庸還差多了。
8.民訴:基本上讀高點的書為基礎,後來我發現邱老師的東西轉來轉去考來考去都那幾樣,了解基本精神後(錢掉下山谷,要用多少力去撿),我覺得還蠻容易的,這科要加強第四題好拿分數的題目(人事訴訟)。民訴很難,程序性的東西,學的時候要有角色扮演的概念,才可以慢慢了解。
9.刑訴:這一科都會出一題2審以後非理論性的考古題一定要拿到,可以看高點出的刑訴第二本(史奎謙出的),刑訴的話因為重要實務見解較少,建議 可以把字號背起來。另外,林鈺雄的刑訴雖然寫的很好,但是它畢竟已不是主流,我之前把它的唸的但很熟結果不是很好,建議可以看日派的參考。(我是參考依點黃朝義的,不過他超主觀的,看他的書不能盡信)
*考古題:
這一部分重要性不用我說大家都知道,做考古題的好處除了看到相似的題目可以馬上流暢的寫外,考試中若有一題寫的完全的考古題,分數也會比較高,還可以回顧自己哪邊沒讀好,所以說考古題是必要的。
*考古題作法:
每一科我都會準備一本筆記本當做考古題專用的,由於時間關係我只做10年的,有些作15年,其他就以看起來有可考性就做,因為我覺得10以後的題目有的很死,沒有可考性。考古題總共做3次,第一次每題15分,5分鐘審題,10分寫每一段標題(有些10分就結束了,有些不會的5分就結束了),然後用紅筆訂正,把不會的地方再去翻書或筆記。第2次大概花10分鐘(倒回來做),最後一次就只看紅筆的地方(我記得我是考前1週才開始作第3次XD),該背得背一背。至於完整的寫題目,就在一週一次的書會寫。(還是要有完整的寫時間,以幫助練筆)
*寫作答題:
1.公、私法的差別的基本觀念:基本上考試科目可以分為公法和私法,我私法比較強,所以一直用私法觀念寫公法(就是緊盯法條、緊扣題目),但後來發現其實公法跟私法是不一樣低,簡單來說,私法如民法、商法只要緊扣法條及請求權基礎並點出爭點(下標題點出爭點),基本上可以拿到高分;公法就不同了,以憲法為例,就要極盡所能把我為何要用中度審查標準?我用中度審查標準為何合憲?的相關理由表現出來,這些題目裡面都沒有,要自己編,就是所謂的論證到哪裡,分數到哪裡,簡單來說,私法的寫法是要緊扣法條;相反的,公法除了要引法條外,還要講故事給出題者看,有勇氣的編出故事分數才會高。
2.我個人認為寫作的技巧很重要,首先就是排版,我們讀書會之前有練過排版,我認為蠻有用的,當天有時候因緊張字很醜,而且雖然沒有排的很完美,但至少有排,至少讓改題老師還沒看內容的時候,版面看起來是條理分明。
3.此外,所謂寫作技巧,最重要的功夫就是『下標題』,審完题後,就須把這題的解題架構寫出來(跟練考古題一樣),每一段的標題就需出來,爭點的標題也須決定放那一段,這步驟結束後基本上就是決定分數多少了。
*考試當天的答題寫作
我記得我以前常誤以為這題是誰出的、爭點是什麼就埋頭苦寫,結果文不對題分數都很低,尤其是沒把握的科目更是如此,所以考試當天拿到考卷,第一件就是放空自己,不要有任何偏見,題目怎麼出怎麼解,越中性越好,除非你100%確定是考古題就大膽的寫吧。
* 以上就是不才考試經驗談,希望對大家有所助益,那至於考上之後是否人生就從此光明了呢?我也不知道,至少我現在還沒看到那個光,不過,我可以很確定的說,考上的時候還蠻爽的,算有快感拉!哈~~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