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*金錢的兩種極端
錢,是屬於狂熱追求金錢的人。他必須對金錢著迷,就像被魔法師催眠的蛇,但又必須和錢保持一定距離。一言以蔽之,他必須瘋狂愛錢,又必須冷靜對待錢。

*我是投機人士,始終如一
在長達80年的證券交易經驗中,我至少學到一點:投資是種藝術,而不是科學。和繪畫一樣,大家在交易所中,也必須了解超寫實主義,因為有時會頭上腳下,和欣賞印象派的作品一樣,永遠無法看清楚輪廓。

*賭徒永遠不死
每次證券市場蕭條,大家對股票市場和證交所都感到由衷厭惡,但我相信之後都會出現新的時期,過去的一切傷痛會被遺忘,大家又會像飛蛾撲火般,再次走進證交所。
大家是否該躋身名人之列,也作個投機人士?有錢的人,可以投機、錢少的人,不可以投機、根本沒錢的人(錢少到連私人住宅都負擔不起或無力養老地步),必須投機。
投機人士必須具備第二個條件,便是要能自由支配資金,不能到證交所,然後對自己說,今後三年要用我的錢來投機,接著買房子,開公司等等。在證券所,事情從不按牌理出牌。如果大家的看法正確,總有一天會得回饋,只是沒人知道什麼時候。
大家不該相信,可以透過投機獲得固定收入。大家可能在交易所裡贏錢,甚至贏的大錢,變成富人,但也可能賠錢,賠很多錢,甚至破產,但不可能在證交所規規矩矩賺錢。
任何一台電腦頂多只和他的程式設計者一樣聰明。在我近80年的證券交易經驗中,從未認識過任何長期獲利的證券玩家。

*投機者:有遠見的戰略家
投機家不在意X和Y間細微的指數波動,他只是跟隨趨勢,即從A到B的角度變化。有遠見投機家密切注意各種指數波動,如金融和貸款政策、利率、經濟擴充、國際局勢、貿易收支、經營報告等,不會受到次要的日常新聞影響。他制定周密的計畫和策略,根據每天發生的事進行調整。總而言之,投機者有想法,不管正不正確,畢竟是個想法。這是投機家和證券玩家的基本差異。
證券投機家這種職業,一方面像新聞記者,另一方面又像醫生。投機家像新聞記者一樣,靠著自己追蹤收集來的新聞為生。新聞記者撰寫新聞,而投機家分析新聞,然後又必須像醫生一樣,作出診斷。
任何學校都教不出投機家,他的工具,除了經驗外,還是經驗。
虧損和獲利焦不離孟、孟不離焦,而且終生陪著投機家。成功的投機者是在一百次交易中,獲利51次,虧損49次,他就靠這個差數為生。
只有仔細分析失敗,才能從中獲利。況且,嚴重虧損的投機活動比獲利的投機活動,更值得分析,這是本質問題。大家在證交所中獲利時,會覺得自己受到認可,感覺飄在雲端,於是體會不到自己還需學習。只有慘敗才會讓人回到現實,這時就必須診斷出錯誤所在。這是成為成功投機家唯一途徑。

*憑什麼投機
只要有想像力,老的東西,甚至老古董,都有機會在翻身。
迷信房地產的德國人,迷信一個觀點,即不動產會不斷增值,但這完全是無稽之談。房地產也會下跌,只是房產所有者不會像對待股票般,容易察覺行情,因為住宅、房屋或辦公樓的價格,並不是每天登在報紙上,或出現在指數表上。

*混亂中的混亂
今天導致行情漲跌的,還是幻想、鬱悶、樂觀、悲觀、驚喜或信念,希望和害怕,期待和失望,錢或債務。
任何時期,大家都可以從新聞記者和商人所寫的證券評論中,聽到和看到證交所比以往更加莫測高深的評論。這個觀點是錯的,其實證交所一直都是捉摸不透的,如果不是這樣,證交所也就不是證交所了,早在三百年前,維加就把證交所描寫成「混亂中的混亂」。

*經濟的溫度計?
許多外行人總是稱證券市場是經濟的溫度計,其實不然。證券市場無法顯示當前的經濟的狀況,也預測不了未來經濟的發展趨勢。

*指數有什麼道理
這裡的道理取決於一件事,就是看傻瓜比股票多,還是股票比傻瓜多。
可以這樣解釋,行情趨勢要看賣方賣股票的情形,是否比買方買股票急迫。如果股票持有者迫於心理或物質上的壓力,被迫出售股票,而資金所有者雖然想買,卻無購買壓力,行情就會下跌。反之,如果資金所有者迫切尋找股票,而股票持有者並沒有物質或心理上的壓力,要出售股票,行情就會上漲。
對於投機人士來說,這些評論完全多餘,而且毫無用處,專家引用報章評論,尋找合乎邏輯的因素,但證券市場有自己的邏輯,和普通消費者的邏輯沒有什麼關係。
我建議大家應該冷靜,不要再議證券市場喜怒無常的脾氣,尤其不要為此尋找合乎邏輯的解釋。
好的股票不一定看漲,不好的股票也不見得會下跌,但只有需求大於供給時,才會在證券市場中看漲,這是證券交易邏輯的唯一條件。

*和平就是大調
經濟和證券市場並非平行,但和狗及其主人一樣,長期來看經濟和證券市場,發展方向相同。
我相信,基本上經濟還是會繼續成長,因為經濟的動力是大家對高標準生活的渴望。
沒有錢就沒有音樂,沒有資金,就沒有經濟成長。

*行情上漲的秘密
貨幣之於證券市場,就像氧氣之於呼吸,汽油之於引擎,貨幣就是股票市場的靈丹妙藥。


*貨幣+心理=趨勢
只有在貨幣和心理都呈正面時,股票指數才會上揚。兩個因素都是負面時,指數就會下跌。
結論是,如果大小投資者願意,且有能力買股票,指數就會上漲。他們願意購買股票是因為他們對於金融及經濟形式抱持樂觀看法:他們購買股票,是因為口袋裡有足夠的資金。這就是行情上漲的全部秘密,即使是經濟呈現不利的趨勢,都適用。同樣的機制也會起反作用。當一般大眾非常悲觀,負面評價未來,而且缺少現金,一方面因為大眾可以將錢投資到其他的地方,例如房地產、儲蓄或債券,賺取更高的利率,一方面也因為貸款取得更加困難如果缺少想像力和貨幣,指數就會跌到谷底。
如果有很多剩餘資金留在金融機構內流通,據我的經驗,這些流動資金的一部份最晚在九至十二個月後,便會進入證券交易市場,雖然此時大多數的投資者對股票仍持負面態度。因此投機人士必須密切注意影響貨幣的各種因素。
 
*證券市場像二手車市場
證券市場和二手車市相似。每當大汽車公司推出新車種時汽車銷售商便異常活躍,甚至在價格上對客戶妥協,或免費提供特殊裝備,這時二手車市就會下跌。
景氣吸收了所以可以利用的資金,用於證券交易的資金所剩無幾。每天早晨,我在報紙上都能看到自相矛盾的奇怪現象:公司取得傲人的成績,紅利增加,而指數卻不停下跌。股票市場看起來毫無希望,當工業擴張的速度放慢,甚至出現停滯,聯邦銀行放寬貸款規定,打開資金閘門。吸入第一口氧氣後,市場從新活躍起來,證券價值直線上升,速度之快,前所未見。多年來被壓抑的漲勢潛力,引發了真正的指數狂飆,因為資金和心理因素同時轉成正面。正如我所確定的,資金是證券市場的氧氣,過去如此,將來亦復如是。

*利率敏感度
證券市場對利率提高或降低的反應有多快,要看大眾的反應。
相反的,如果投資者重視企業獲利及經濟指標,就可能發生即使中央銀行多次提高利率,股票行情仍持續上漲。此時,就會產生失衡現象,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機會。因為,最遲十二個月後,指數會跟上貨幣。因此中央銀行強勢提高利率後,指數回跌只是早晚的事,而之前的氣氛越熱絡,崩盤的情況就越厲害。誰如果看出這種失衡,便可及時退出股市,而放空的投機人士便能大撈一筆。
*大眾怎麼想
之前提過一九八七年發生的事,當貨幣轉為負面因素的九個月後,證券交易所崩盤。
一九九四年,債券市場崩盤時,利率提高的幅度幾乎和一九八七年一樣大,但證券市場僅略微下跌,當貨幣因素稍有好轉成為正面因素時,證券市場便開始暴漲。其差別何在?答案是大眾心理狀態。
一九八七年,過份樂觀情緒占主導地位。每個人或大眾深層的心理動機和反應,實際上無法預料。但加在一起的強度,亦即大眾心理反應的強烈程度,還有出現的時機有經驗的證券交易人是還是可以感受到的。

*證券交易心理學
投資者分兩類,固執的和猶豫的,勝利者是固執的人。
我把證券市場對好、壞消息做出反應的強烈程度,稱為市場技術狀況。對我來說,技術狀態只和一個問題有關:股票掌握在什麼人的手裡。
固執的投資者需具備四種要素:金錢、想法、耐心,還有運氣。
我得出肯定的結論:絕對不要借錢買股票。

*要有自己的想法
明智的投資者都有自己的想法,至於想法是正確,還是錯誤,開始時無關緊要:重要的是必須三思而行,而且有想像力。投資者必須相信自己的想法,如果以定出戰略,便不可再受朋友影響,也不可因當時的氣氛或時事而改變初衷,否則再天才的思慮,也幫不上忙。

*有耐心才能進入市場
大家在證券市場賺錢,不是靠頭腦,而是靠坐功。
耐心也許是證券交易所裡最要的東西,而缺乏耐心是最常見的錯誤誰缺乏耐心,就不要靠近證券市場。
我把『投機中賺的錢,是痛苦錢。』當成座右銘,先有痛苦。大多數投資者都缺乏對當中發生的風暴處之泰然的耐心與毅力,他們一看到指數下跌,便立刻驚慌失措,賣掉所有股票。
我為證券市場列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公式,2X2=5-1,我用這個公式表示,最終發生的事情都會靈驗,二成二等於四,是最後的結果。不過我們不是直接得這個結果,而是繞了一圈。

*科斯托藍尼雞蛋
A1:修正階段(成交量小,股票持有人數量很少)
A2:相隨階段(成交量和股票持有人數增加)(好消息上漲,壞消息下跌)
A3:過熱階段(成交量異常活躍,股票持有人數量大,並達到最高點)
B1:修正階段(成交量小,股票持有人數量逐漸變少)
B2:相隨階段(成交量增加,股票持有人數量繼續減少)
B3:過熱階段(成交量很大,股票持有人數量變少,並達到最低點)
A1B3階段,購買股票。A2階段,等待和保留股票。A3B1階段,售出股票,在B2階段,等待和保留現金。
在憂鬱的一九八二,買進五千萬張的買主是誰?顯而易見,是固執的投資者,他們在經濟面的消息非常糟糕時,以拋售的價格買進股票,隨後上漲的第一個階段,即修正階段開始了。相隨階段,在這個階段,指數隨著成交量的增加,和各種事件並行發展。事件發展有利時,指數自然隨之看漲,發展不利時,指數便隨之下跌。

*過熱的一九八七
漲勢持續五年之久,指數上漲了百分之兩百深深吸引了許多民眾。過熱階段可能持續一段時間,特別是貨幣因素仍然有利,行情仍然持續看漲,直到所有股票從固執的投資者手中,漲勢才會結束。這時猶豫的投資者已經沒有現金了,有些甚至是以融資方式買進的。之後當貨幣因素變的更加不利時,崩盤一觸即發。
『目前九十%成交量是由基金經理人和投資機構吃下的,難道他們也是猶豫的投資者嗎?我的回很乾脆『是的,他們當然是猶豫的投資者,他們跟在大眾後面跑,既缺乏想像力,也沒有耐心』
讓我在崩盤的第一天就如此樂觀,是美國聯準會主席葛林斯班說的話:聯準會將竭盡全力促進經濟發展,如果有需要,我會用流動資金給所有銀行洗個澡。對我而言,有了這句話,就等於危機解除了,重複一九二九年危機被排除了。貨幣成為正面因素,下一個景氣即將到來。華爾街雖然有大約五萬名金童失去工作,但幸運的是他們並未失去生命,這波裁員並不令人遺憾,反倒像是有益健康的清理動作,畢竟是那些金童把華爾街變成賭場。(P:歷史不斷重演)

*暴漲和崩盤勢是分不開的搭當
這是個永恆的法則:每次證券市場中的崩盤和潰散都以暴漲為前提,而每一次的暴漲都以崩盤收尾。
危險的局面:無價值的股票飆漲,這始終是證券市場崩盤的前兆。
*一九二九年崩盤的典範
美國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大戰前的債務國,成全世界的債權國,工業生產持續增長,消費也同樣穩定提升這兩者都在貸款這一季靈丹妙藥下穩定成長。
我不必再強調一九二九年史最大的經濟危機,『和自然災害一樣,這是經濟過熱引發的突然爆發』(P:密切觀察大陸,是否有此情形),這是美國政府刻意營造的。
『華爾街日報』盲目,但仍信誓旦旦的寫道:這只是證券市場健康自然的反應,某些證券價格過高,修正是必要的。我只能說這一切證明他們非常幼稚。情勢發展總是從修正階段開始,但修正之後,正如之前提過的,第二和第三階段接踵而來。
必須抑制大家恐慌,必須找到治療的良藥:貨幣,他們在一小時內銀行家答應提供二億四千萬美金,透過買進讓華爾街動起來。但太晚了,大家從極度樂觀墬入極度悲觀中。之後幾天,指數在拋售中下跌,下跌又造成更多的拋售和一年前價格上漲總是帶來買單的情形一樣。為了彌補損失,大家試圖透過語言重建信任,恢復奇妙的『繁榮景象』。新聞宣傳,充滿希望口吻、要求保持冷靜的官方說明,但一切都是徒勞無功。

*『逆向』是成功的要素
只有少數人能投機成功,關鍵在於與眾不同,並相信自己:『我知道,其他人都是傻瓜』。
你必須是為固執的投資者,而且必須逆向操作。
在第三個階段,也就行情下跌的過熱階段,你應該買進,即使價格持續下跌,也不必害怕。正如老投機家所說的:『小麥跌時,沒有買小麥的人,小麥漲時,沒有小麥』。在上漲的第一階段,你應該繼續買進,因為這時已經越過了最低點。在第二階段,你應該只做觀察,被動的隨著行情波動,在精神上做好準備,在第三階段,及普遍亢奮時退出市場。

*判斷市場處於那個階段
全部的技巧,就在於判斷市場是處於在那個階段。經驗豐富的投資者憑著敏銳的觀察力,可以感覺到市場處在那個階段,雖然他並不能每次都用言語表達。即使最狡猾的投機人士也會出錯,有時為了累積辨別買超或超賣的徵兆、提示和某些信號所需經驗,他甚至必須出錯。
例如,在出現不利消息時,市場並沒有下跌,就是市場出現超賣行情已經接近最低點的徵兆。這時股票已經掌握在固執的投資者手中,他們對不利的消息不敢興趣,他們有自己的想法,相信會出現更好的時機。
相反的,市場對有利消息不再有反應,就是買超或行情暫時處於高點的信號。在這種情況下,猶豫的投資者手裡抓滿股票,儘管有利多消息,他們也無法買進股票。固執的投資者雖有現金,但在這樣的行情卻不想買進。
成交量提供了另一個訊息。如果行情下跌時,某一段時間裡成交量很大,這表示有大量股票從猶豫的投資者手裡,轉移到固執投資者手裡。甚至可能發展成猶豫的投資者賣光了所有股票,這時股票正躺在固執的投資者保險櫃裡。
如果成交量增加,行情仍繼續下跌時,就是已經接近下一次上漲起點的信號。
但當成交量非常小,且指數還繼續下跌時,就表示市場前景堪慮。因為這種情況下,股票還掌握在猶豫投資者手裡,他們還在等市場恢復元氣,不過如果市場行情繼續下跌,他們會突然恐懼起來,而把所有股票賣掉。
我不同意一般所謂成交量小時,行情下滑不重要的看法。股票還是掌握在猶豫的投資者手裡,他們今天沒賣掉股票,並不表示他們不會在明天、一個星期或一個月後,把所有股票賣掉。
相反的,成交量越來越大,股票還不斷看漲時,也是前景堪慮。
我也反對大家對成交量大時,即有利指數上漲的看法。
反之,當成交量小時,如果指數看漲,這種情形就非常有利。
普遍一致最明確的訊息,就是當媒體的氣氛非常樂觀,那些不久前還不懂股票的人,就會對證券市場產生興趣。當市場處於牛市或第三階段結束時,最後一批的悲觀者就會轉而加入樂觀者的行列。
當然也可以反過來同樣適用。當媒體氣氛非常負面,最後的樂觀者變成悲觀者,這時市場就處在熊市第三個階段結束處。在這個階段,利多消息不受重視,情緒悲觀的人佔上風,這時投機人事必須進場。這些話聽起來很容易,但很難做到。

*勇於與眾不同
當同事、朋友、媒體和專家都建議賣掉股票時,採取和這些看法相反的作法,是非常困難的事。尤其對有經驗的投資者而言,更難。
只有少數人能投機成功,所以投資者必須勇敢、全力以赴、明智,甚至表現的自負些。勇敢的對自己說:我知道其他人都是傻瓜。
即使投資者能做到不理會大眾不安的情緒,在指數下跌時買進股票,然而這才是考驗的開始。之後,他還必須有強悍的神經、堅持保留股票,即使行情繼續下跌。而這也就存在因損失嚴重,而精疲力竭、失去理智的巨大風險。即使克服了這種障礙,市場開始上漲,投機者還是要面對回跌的情形,在指數持續上漲過程中,行情回跌總是一再重複出現。如果不明白這種發展過程,就必須重新評估情勢。如果診斷表示只是暫時性的干擾,就要立場堅定,不氣餒。
在市場普遍亢奮階段,如果貨幣因素突然轉成負面,即使大勢仍然看好,投機者也必須馬上退出市場,絕不可受到樂觀數字和預測的影響,因為樂觀態度很可能在二十四小內轉成悲觀。

*從預言家到顯示幕的訊息叢林
我的座右銘是,凡是證交所裡人盡皆知的事,不會令我激動。
經常有人問我,我的訊息和想法是從哪來的。我的答案其實很簡單,其實,我不尋找訊息,而是發現訊息。
最沒有意思的,就是那些和指數發展趨勢有關的訊息,這些都是先有指數,才有訊息的。
真正的證券交易知識,是那些當大家忘記所有細節後留下來的東西,大家不需要無所不知,而是要理解一切,在關鍵時刻指出正確的內在關係,並採取相應動作。大家必須像雷達一樣補抓重要事件,正確解釋內在關係,並且獨立思考。

*從股票交易所到交易股票
股價永遠不會等於公司實際價值,否則,就不會有證券交易所了。
我只分析股票市場,但只有手中握有正確股票的人,才能賺到百分之一千或甚至一萬的鉅額利潤。
根據經驗,沒有人的選股技術,可以好到即使股市普遍下跌也能賺到錢。所以結論是,在指數上漲的過程中,即使是最差得投機人士也能賺到一些錢,而在指數下跌過程中,即便挑到好股票的人也賺不了錢。因此投資最看重的事普遍的趨勢,其次才是選股,只有投資經歷至少二十年之久的投資者,才不用太關心整體發展趨勢。
投機人事必須比一般大眾提前發現成長型行業,只有這樣,才有機會在合理價格時進場。

*從死灰中復活的鳳凰
我常把賭注壓在所謂的轉機股票上。轉機企業是指陷入嚴重危機、虧損、甚至即將倒閉的企業,這些企業的股價相對徘徊在谷底,但如果這些企業扭轉局面,重新獲利,指數便會直線上漲。
就短線操作而言,要空一種已經從五十美元跌到三美元的股票,完全是瘋狂舉動。
機會和風險沒有任何關係,如果這家企業真的破產,損失利潤是每股三美元,但如果企業拯救成功,獲利卻是三十美元或更多。
 
*分析家的荒唐詞彙
我認為分析家經常說『繼續持有』建議,完全是胡鬧。如果證券帳戶,放著我已不會再買進的股票,那我便必須賣掉,有什麼理由要保留顯然已不會在上漲的股票。

*圖表可能賺錢,但肯定賠錢
我一直都很喜歡看圖表,因為鑒往知來。透過圖表,大家可以清楚看到昨天和今天的情況,但也只是如此而已。

*寫給敢作敢為的人
大家必須向對付瘟疫一樣,留神這一點,不要冀望不惜任何代價,把賠的錢『重新賺回來』,如果已經蒙受損失,便必須承認,把帳算清,馬上從零開始。

*賠錢是必然的
最難的是在證券上場裡承認賠錢,但要在病毒擴散之前,把手臂截肢,越早越好,要照樣做很困難, 一百個投機家中也許只有五個人做的到。證券玩家犯下最不可原諒的錯,就是設定獲利上限,卻讓虧損不斷膨脹。我的證券交易格言是:『看中小利的人,不會有大價值。』
大多數的人認為,和這些隨時掌握指數、擁有大型電腦的職業人士競爭,沒有任何機會。但這是一派胡言,職業投資者工作,95%是在浪費時間,他們閱讀圖表及營業報告,卻忘記思考,但對投資者來說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莎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